师生携手共建 平安和谐校园
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暴力的分类
1.语言暴力。
2.身体暴力,凭借身体的优势来打击比较弱的学生。
3.心理暴力,指的是不断重复地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影响别的学生生活,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况发生不良改变,这其中也包括不断重复的侮辱性手机短信、网络微博。
校园暴力的原因
人的潜在本能
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渊源,在校园暴力中,我们会发现产生校园暴力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太强。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如果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父母的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会对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知识教育。教师被沉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升学率压着,学生也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师生间处于紧张的关系中,很少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由于他们学习不好,自然而然的被被人贴上“坏学生”或“差学生”的标签,时时处处地受到别人的歧视。在这种情景下,这些所谓的“坏孩子”“差学生”从内心经常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社会因素
青少年生活在社会转轨的变化时期,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也使他们受到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越来越多的游戏场所,歌厅、舞厅、和游戏机室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玩游戏机的欲望,不顾一切的勒索低年级学生的钱财,如果得不到钱,就实施暴力行为。另外,带有暴力倾向的影视作品、书刊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很大。
遇到校园暴力时如何对付?
邪不压正
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正确呼救
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及时求助
第三、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倡议书
同学们应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施暴者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都应该大胆地告诉施暴者:“你的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和睦相处,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团结友好、知错就改的良好品格和习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心理耐挫的能力。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和意见,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